新高一,如何璀璨你的青春作文训练
祝贵春
【原题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1、1925年毛泽东为躲避军阀赵恒惕追捕离开韶山,途经长沙,借《沁园春·长沙》抒写出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。
2、毛泽东读中学时给自己规定了“三不谈”:一不谈金钱,二不谈身边琐事,三不谈男女恋爱方面的问题。
3、1917青年周恩来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之际,写下“面壁十年图破壁,难酬蹈海亦英雄。”
进入高中,语文第一单元主题即是“青春激扬”。作为刚进入一中高一的学生,以上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?请联系实际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立意】
题目核心:
展开剩余85%“青春激扬”是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,材料提供了毛泽东、周恩来青年时期的志向与行为,强调青春与责任、理想、奋斗的关系。作为高一新生,需结合自身实际,思考如何度过青春、青春的价值何在、青春如何与时代同频。
立意方向:
青春当有凌云志:青年应早立志、立大志,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。
青春拒绝“躺平”:以毛泽东“三不谈”为鉴,警惕物质与娱乐至死的诱惑。
青春是“破壁”的修行:像周恩来“面壁十年”般,在孤独与坚持中积蓄破茧之力。
青春需“接地气”:从阅兵仪式的00后官兵身上,看平凡青春如何铸就钢铁长城。
三、拟标题10例
《平凡如我,亦当青春似火》
《我们的青春不只有一种赛道》
《青春如何回答“谁主沉浮”》
《不谈恋爱的中学时代,我在谈“星辰大海”》
《我羡阅兵式上青春的风采》
《给孤独以破壁之力》
《青春的两万种打开方式》
《我们该有怎样的青春宣言》
《从“三不谈”到“三必谈”,我们该有怎样的青春守则》
《在“村超”的英语解说里,听见中国的青春心跳》
【时鲜素材】
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:
“数字迷彩”方阵:平均20岁的火箭军学员,徒步方队误差不超过2厘米,诠释“青春精度”。
“东风-51”导弹车驾驶员:22岁女兵刘思雨,为练“0.1秒换挡”手磨出血泡,称“青春的速度是0.1秒决定胜负”。
“嫦娥八号”月面建造团队:
7月发射的嫦娥八号任务中,28岁清华博士李星泽带领团队用3D打印技术月壤制砖,被媒体称为“在月亮上搬砖的青春”。
奥运热点:
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小选手、14岁滑板少女崔宸曦,夺冠后说“青春就是摔100次,第101次也要站在板上”。
“村BA”少年:
贵州台江县高一学生王文武,带领村队击败职业俱乐部青年队,赛后说“我们的青春没有昂贵球鞋,但有晒不黑的决心”。
AI时代的“数字原住民”:
深圳中学16岁学生林泽宇,开发AI程序帮助视障者“听图”,获联合国“青年创客奖”,证明青春可与技术向善同行。
“碳中和”少年:
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学生苏和,发明“沙柳碳汇”装置,3年固碳200吨,获李克强总理点赞“把论文写在沙漠上”。
“反内卷”新诠释:
北京四中“学霸”李奕辰放弃清北保送,报考国防科技大学,称“青春不是‘卷’分数,是‘卷’过敌人”。
“银发知播”回潮:
退休院士汪品先携B站UP主“00后”共建“深海课堂”,弹幕刷屏“原来青春是与85岁先生一起探索万米海底”。
“村超”双语主播:
贵州榕江侗族姑娘杨甜甜,用英语直播乡村足球赛,让英超解说员惊呼“这是中国乡村的青春声音”。
“考古少年”:
河南安阳一中学生赵一帆,利用暑假参与殷墟考古,发现甲骨碎片拼出“兔”字,成为史上最年轻甲骨贡献者。
【模拟新高一学生身份作文】
当迷彩服遇上校服,我的青春“0.1秒”速长
9月3日清晨,我在电视前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。当“数字迷彩”方阵踢正步过天安门,镜头扫过一张痘痘未消的脸——那士兵分明像极了隔壁班军训时顺拐的王大锤。但下一秒,他们抬腿落地,误差不超过2厘米。解说词说:“这是青春的精度。”我突然脸热:我的青春精度,还停留在暑假作业拖到最后一天。
“0.1秒”的震撼
火箭军方队里,22岁女兵刘思雨为练“0.1秒换挡”手磨出血泡。我想起自己练中考800米时,跑前还偷喝奶茶。原来青春不是“晒不黑”的滤镜,是“晒脱皮”也要追的0.1秒。那晚,我破天荒把QQ签名从“不想开学”改成“想练到0.1秒”。
“三不谈”的补课
毛泽东读中学时“不谈金钱、琐事、恋爱”,我却曾把青春“谈”成了短视频里的“电子榨菜”。阅兵结束,我卸载了手机里“杀时间”的APP,用省下的3小时啃《沁园春·长沙》。当读到“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”,我突然懂了:青春不是“谁的热搜爆了”,而是“谁把沉浮扛在肩上”。
“面壁”的晚自习
周恩来说“面壁十年图破壁”。开学第一周,晚自习我独自留在教室,解一道数学压轴题到10点半。保安大叔关灯时嘟囔:“小姑娘,学校不是修道院。”我笑笑:修道院修的是来世,我修的是此刻——把“不会”磨成“会”的0.1秒。回宿舍路上,听见操场传来军训口号,竟觉得那口号里有我的名字。
迷彩服与校服的缝合
军训汇演那天,我们方阵正步走过主席台。我踢腿时想起刘思雨的0.1秒,落脚时听见自己的心跳——原来校服与迷彩服之间,只差一个“把青春当回事”的决定。当校长宣布“高一3班第一名”,我突然明白:所谓“青春激扬”,不是“我激扬了青春”,而是“青春激扬了我”——像导弹发射时的尾焰,必须把自己点燃,才能飞向该去的方向。
阅兵式结束后,我在随笔里写:“如果青春有形状,那一定是迷彩服里缝着的校服袖口——一半写着‘0.1秒’,一半写着‘我是谁’。”下一行,我画了道歪歪扭扭的线,像未踢直的正步,却指向远方。我知道,那道线叫“成长”,而它的另一个名字,一定叫“中国”。
【构思】
文章以“0.1秒”为线索,巧妙串联阅兵震撼、伟人精神、自身成长,结尾“迷彩服缝校服”的意象新颖,体现“大时代与小我的缝合”。语言鲜活,有“电子榨菜”“杀时间”等时代感表达,符合高一学生身份。
发布于:山东省贝格富配资-国内配资平台排名-配资股票最新行情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